长安,不断超越 每日头条
如今,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巨大的产业变革,产业机遇往往意味着投资机遇。一般而言,赚到钱的投资方,大致可以分为三种:
第一种,他们是“行业龙头派”,赌对了特斯拉和比亚迪。
(资料图片)
第二种,他们是“爆款产品派”,赌对了以坦克300(参数|询价)、理想ONE(参数|询价)以及五菱宏光MINIEV(参数|询价)。
第三种,他们是“复苏派”,赌对了以长安为代表的,成功转型的车企。
2021年的1到8月,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85.8万辆,同比暴增51.4%,超过四连冠的吉利,如此明显的量价齐升,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巨大奖赏,短短一年多时间,长安汽车股价从不到10元一路飙升到最高时的23.66元,这样的表现,在国有四大汽车集团中称得上鹤立鸡群。
长安汽车产品分为合资、自主两大块。合资部分包括长安福特、长安马自达两大品牌,自主部分有长安汽车、欧尚汽车、凯程汽车(商用车)等品牌。阿维塔和长安深蓝两大新能源品牌属于自主部分。
在燃油车时代销量和业绩都曾依赖长安福特等合资品牌的长安汽车,在经历系列变革后,面貌正悄然改变,自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。
应对后合资时代的“三板斧”
“以市场换技术”组建汽车合资企业,最典型的特征是“依赖”。比如,上汽“依赖”大众/通用,一汽“依赖”大众/丰田,广汽“依赖”本田/丰田.....只不过长安合资伙伴,从铃木、雪铁龙、福特、马自达的“可依赖性”远远不及大众、本田、丰田。在可依赖的年代,合资伙伴不算给力。如今,那个年代过去了,合资品牌对长安汽车的贡献更加指望不上了。
所以如何应对后合资车时代,长安的转型格外引人关注。
在2023上海车展,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向媒体透露了长安合资公司转型的三板斧。
首先,第一板斧“把合资公司变成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”。
一般而言,人们印象中合资公司,是一种资本论,而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,在合资的鼎盛时代,谁提供品牌,产品设计,那么谁就对这个公司从战略到运营,具有极强的话语权。这样的格局,就把合资公司本身的主体虚化了,这就是资本的逻辑大于市场的逻辑。
翻译一下,就是我命由人不由我,名义上虽然中外都各占50%股份,但实际上是外方主导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周期,中方几乎没有参与感,在战略执行和风险上管理上都极为被动。如果不把这样的关系扭转过来,那么合资车企永远都在幼儿园,永远都长不大。